破4化争中心的繁荣与亿美元议下隐忧络Tt网
最近在加密圈引起热议的Blast网络,交出了一份让人咋舌的成绩单 - 上线仅4天就吸引了超过4亿美元的锁仓资金。这让我想起那句老话:金钱永不眠。但与此同时,Polygon Labs的工程师Jarrod Watts却在社交媒体上泼了一盆冷水,直指这个新兴网络存在严重的中心化风险。 作为一个长期观察加密市场的老兵,我发现Blast的营销确实很有吸引力。他们标榜自己是"唯一具有ETH和稳定币原生收益的以太坊L2",还承诺用户余额可以"自动复利"。这让我想起2017年那些疯狂的ICO项目,都是先讲故事再给白皮书。不过有趣的是,Blast团队承诺会在明年1月空投时发布技术文档,这种"先上车后补票"的做法在业内并不罕见。 Watts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三方面:首先,他认为Blast只是一个3/5多重签名的"伪L2"。这意味着如果攻击者控制了3个团队成员密钥,就能卷走所有资金。其次,他指出Blast根本没有真正的跨链桥或测试网,资金只是被扔进Lido等协议。最让人不安的是,目前连提现功能都没有 - 用户只能祈祷开发者未来会兑现承诺。 Blast团队的回应很有意思。他们没有正面反驳Watts的具体指控,而是强调"安全是一个区间"。这让我想起当年Optimism和Arbitrum刚上线时的争议。团队解释说他们采用了和其他主流L2相同的安全措施 - 密钥存放在地理位置分散的冷钱包中,由独立方管理。 但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黑客事件的圈内人,我深知多重签名的脆弱性。记得2022年12月Ankr协议被黑的事件吗?一个前员工就轻松盗取了数据库密钥,凭空创造了20万亿aBNBc。这种血的教训告诉我们,再严密的系统也有漏洞。 有趣的是,Watts虽然指出了这么多安全隐患,却表示"不认为资金会被盗"。这种矛盾的态度恰恰反映了加密行业的现状 - 我们明知存在风险,却仍然愿意拥抱创新。就像当年DeFi刚兴起时,多少人一边质疑其安全性,一边又忍不住参与其中。 在我看来,Blast的案例给所有加密投资者上了一课: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。当一个项目承诺了诱人的回报,却没有提供足够透明的技术细节时,我们更应该保持警惕。毕竟在这个行业里,见过太多"too good to be true"的故事了。收益神话与安全性争议
安全性的平衡艺术
创新与风险的博弈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当SEC铁拳落下:加密行业如何在这场监管风暴中活下去?
- 拆解非洲稳定币迷局:一位金融老兵的真实见闻录
- 加密货币市场惊心动魄:暴跌背后藏着哪些机会?
- 美联储9月降息:市场热切期盼背后的隐忧
- 以太坊止盈实战复盘:一个老交易员的交易笔记
- 比特币的关键时刻:美国经济数据将如何改写加密货币走向
- 从喧嚣到务实:AI Agent的进化之路
- 8月13日市场观察:通胀数据提振加密货币 以太坊第五浪接近尾声
- 华尔街巨头对华态度180度急转:亡羊补牢为时已晚?
- 一位大学教授的Web3安全创业传奇:顾荣辉用数学思维重塑行业标准
- 比特币的关键时刻:美国经济数据将如何改写加密货币走向
- 机构大举进军比特币ETF,但散户仍是市场主角
- 泰国加密货币税改来袭:海外收入不再逍遥法外
- 以太坊面临关键抉择:4700美元关口决定后市走向
- 当金融巨头纷纷入局:EVM正在成为华尔街的新基建
- 加密货币市场大地震:20万投资者一夜归零,牛市神话破灭?
- 以太坊经典16美元关口成拦路虎:空头机会来了?
- 狗狗币再现过山车行情:16%暴涨后的横盘隐忧
- 市场观察:链上套现潮涌动,以太坊大换手在即
- 市场观察:当M顶遇上降息预期,我们该何去何从?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