些年追过的比大佬加密江湖那们特币一起我们浮沉十载
2013年的冬天格外热闹,比特币价格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,无数年轻人围着电脑屏幕,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闪着绿光的数字。那时候谁能想到,一个叫赵长鹏的程序员在朋友随口一句"要不要看看比特币"的邀约下,就此踏上了一条改变人生的不归路? 那年发生的故事,现在回想起来简直像部加密版的《建国大业》。Binance的CZ还在给别人打工,何一刚从电视台主持人转型为"币圈一姐",李林和他的小伙伴们窝在北京某个小办公室捣鼓火币网。最戏剧性的要数吴忌寒和詹克团这对"矿机双雄"的相遇——一个金融才子,一个技术极客,谁能想到他们后来会闹得那么僵? 更让人唏嘘的是那些外国面孔:19岁的V神在白纸上涂涂画画,33岁的Gavin Wood读到这份涂鸦时激动得手抖;Charles和BM这对欢喜冤家刚开始他们的创业之旅;而刚毕业的孙宇晨,可能连自己都想不到日后会花3000万和巴菲特吃午饭。 每次听这些"造富神话",我都忍不住想说句实话:你们只看到了金字塔尖的那1%,剩下99%的"老韭菜"现在可能连提都不敢提当年的事。就拿我自己来说,2013年入场的老玩家,现在钱包里还躺着几个当年高价接盘的"纪念币",想起来就肉疼。 你看那些成功的大佬,基本上都来自两个圈子:要么是懂代码的极客,要么是玩金融的老手。前者能把白皮书当小说看,后者则把K线图当藏宝图。说到底,在这个行业活得好的,都是带着看家本事来的。 说到投资方式,我见过最魔幻的现实是:玩合约的朋友个个都当过"百万富翁",但最后能保住利润的凤毛麟角。有位老兄2017年靠杠杆赚了套别墅,去年见面时却在送外卖。反倒是那些"死拿"比特币的"老实人",现在一个个闷声发大财。 这让我想起华尔街那句老话:"牛市里每个人都是天才。"区别就在于,有人当真了,有人清醒着。 观察这些年身边人的起落,我发现成功者大概分三种: 第一种是把加密货币当信仰的"布道者",比如CZ这种all in的狠角色;第二种是冷静的"机会主义者",该进进该退退;第三种最惨,是被FOMO情绪支配的"跟风者",总是在最高点All in,最低点割肉。 说来讽刺,往往第一种和第二种人都能赚钱,区别只在于第一种人可能会说"我不在乎钱",而第二种人会老实承认"我就是来赚钱的"。 写完这些,我突然很想知道:现在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,会是下一个十年故事里的主角吗?也许此刻正有个大学生在宿舍里研究DeFi,或者某个程序员在熬夜写智能合约。加密世界的魅力就在于,它永远会给新人留一把椅子。 不过说真的,下次牛市来临前,建议大家先做两件事:1、认真读完比特币白皮书;2、对着镜子问问自己"我到底属于哪种人"。毕竟,在这个行业里,自知之明比什么技术分析都值钱。大佬们的2013:命运的分水岭
幸存者偏差:光环背后的真相
投资方式:人性的试金石
心态决定结局
下一个十年:谁主沉浮?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谁说茶叶和艺术品不能成为数字经济的主角?
- Web3革命:当协议开始赚钱,互联网迎来第二次生命
- 构建永续互联网:Permaweb如何重塑数字世界
- 十月加密市场黑马:这四种币种或将迎来爆发期
- 加密盛宴背后的冷思考:新加坡与香港的狂欢能持续多久?
- 警惕!比特币10月狂欢后或将迎来深秋寒潮
- 法拉利踩下加密货币的油门,豪车买家们准备好了吗?
- ETX GLOBAL重磅推出创新治理体系,通证经济模型正式亮相!
- 市场观察:降息预期的博弈与币市震荡
- MetaMask的黄金时代或将落幕:泛用户应用的崛起正在重塑Web3入口格局
- 在DeFi浪潮中,那个被低估的金融创新者
- LOOM能否上演10倍神话?深度解读这个突然爆发的潜力币
- 技术大神栽了!福田区一起USDT盗窃案引发的法律思考
- 战火重燃!全球金融市场大地震,你的钱包还好吗?
- ZKSync为何把身家性命托付给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?
- 社交经济正在改写加密世界规则:QKEx独创交易所+社区新玩法
- 守护每一分血汗钱:火币HTX七月风控工作实录
- EOS九月区块生产者会议:重点议题全记录
- 比特币王者归来:市场统治力突破50%大关!BNB销毁在即
- 香港能否在RWA革命中拔得头筹?一位金融科技观察者的思考
- 搜索
-